欢迎访问"贵州路桥集团"官方网站 2025年09月23日
鲁班奖、詹天佑奖、李春奖奖杯
点赞!路桥集团5个项目获评省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发布时间 :  文章来源:袁蓉蓉 张巧文 金荣慧 王光艳 图片作者:袁蓉蓉 王志勇 李庆 曾楚童 王光艳

近日,贵州省建筑业协会公布了2025年度(第二批)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结果,贵州路桥集团承建的孖温大桥项目和贵平3标、7标、10标、12标获评省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934885b0_ce32_4efd_9443_df995dc7afef000000004.jpg

孖温大桥聚焦打造绿色工程,围绕项目全过程、全周期保护都柳江生态环境目标,在施工技术措施上,大力推进“四新技术”应用,桩基施工严控泥浆处置,运用罐车对泥浆进行集中外运,使用临时锚固计算设计临时固结系统、设置循环冷却水管与0号块混凝土智能温控自动监测系统等先进工艺,大幅提升材料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与损耗。在施工环境措施上,严格落实施工机械上路清洗、定期洒水进行扬尘管控、线外种树复绿、边坡植草、垃圾集中清运、运输车辆覆盖等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弃土处置上,将产生的土方用于地方土地整治,改善土地条件并增加种植面积,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934885b0_ce32_4efd_9443_df995dc7afef000000005.jpg

贵平3标项目突破传统“新建驻地”模式,将项目经理部选址龙里县落掌小学,通过租赁闲置校舍替代新建,直接节约土地22.26亩;工区驻地优先布局于红线内或就近区域,与钢筋棚、拌合站等设施集中建设;施工便道坚持“永临结合”,节约土地143.946亩,同步实施防护与绿化,实现临时道路向永久设施延伸。同时,项目综合利用弃渣,通过技术转化,将65.4万立方米弃方全部由路面加工成砂石料,直接节省94.3亩弃渣场用地;毛栗树隧道开挖产生的61.59万立方米弃渣,26.42万立方米加工为机制砂,19.99万立方米用于洗马停车区路基填料,突破了“弃渣成山”传统模式。

934885b0_ce32_4efd_9443_df995dc7afef000000006.JPG

贵平7标项目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新路径。在节材方面,隧道中风化页岩弃渣经“三级筛选”变废为宝——优质碎石用于隧道衬砌,次级碎石用于垫层回填,残渣用于路基填筑,累计消纳弃渣约10万方;在节水方面,场站设三级沉淀池,处理后污水循环用于洗车、洒水;在节地方面,践行“临建大集中”,核心设施集中布设,红线外用地选荒地废地,完工后及时复垦,减少用地50亩。同时,项目拌合站料仓封闭防尘,洒水车、雾炮机常态化抑尘,来料加工场配自动喷淋系统,钢筋智能加工线集成墩粗、车丝、打磨工序,实现全自动化生产。钢板焊制可移动泥浆池替代传统开挖,减少废土与扬尘;桩基施工应用泥沙分离器,自动化压干泥浆成渣与清水,泥浆利用率提升40%。

934885b0_ce32_4efd_9443_df995dc7afef000000007.png

贵平10标项目以“绿色、高效、可持续”为建设主线,引入路基边坡喷淋与墩柱喷淋养护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大幅降低水资源消耗与施工废水对外部环境的影响。隧道施工创新应用步履式自动行走挂布台车,实现施工效率与质量双提升。秉持“最小干扰、最大恢复”原则,采用隧道“零开挖进洞”工艺及“一坡一方案”定制化边坡治理,最大限度减少对地形植被的破坏。推进隧道洞渣综合利用,变废为宝,降低弃渣量与土地占用;同时集约规划临建设施,从源头控制临时用地规模。坚持“边施工、边恢复”,对路基边坡、桥梁区域、弃土场及临时用地及时覆土复绿,快速恢复生态系统功能,降低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934885b0_ce32_4efd_9443_df995dc7afef000000009.jpg

贵平12标项目驻地选址利用闲置资源,设于原掌布中学;施工中通过优化施工便道设计,实现“永临结合”;采用洒水车洒水、覆盖土工网、启用雾炮机等措施抑制扬尘。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路基表土用于绿化,挖方用于填筑。同时,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施工,智慧梁场整合六大功能区域,采用先进生产线,配套软硬件设施,接入相关平台与系统,实现全封闭工厂化施工,提升T梁生产效率与质量,减少人工与资源消耗。针对传统边坡养护痛点,研发应用边坡自动喷淋系统,摆脱对人工与洒水车依赖,保证养护效果,降低成本,助力路基边坡生态恢复。 934885b0_ce32_4efd_9443_df995dc7afef0000000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