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纳晴高速六枝特大桥施工关键时期,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工人们挥汗如雨,设备机械轰鸣,桥上的繁忙喧嚣与周边山谷的幽深静谧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家全神贯注,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紧锣密鼓地组织施工,为大桥顺利“牵手”冲刺奋斗。
空中走廊,美如画卷
六枝特大桥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中寨乡境内,是纳晴高速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全长2023.5米,桥面距谷底水面净空315米,主跨径320米,最大墩高196米。主桥墩高度、单跨跨径、桥长3项指标在同类型桥梁中均排世界第一,主桥采用的五跨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梁结构形式为国内外首次。
大桥地处深山峡谷之间,跨越宽度约2公里,常年大风多雾,雨后初晴,水汽升腾,山谷被浓厚的云海所覆盖。当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六枝特大桥上,金色的光辉与桥梁的钢铁结构相互映衬,景观壮丽。此时,六枝特大桥宛如置身云端之上,犹如一条通往云端的“空中走廊”。
云端架桥,何其艰难
六枝特大桥所处位置地形险峻,地质复杂,气候多变,建设运输条件差,施工面临重重挑战。为确保大桥顺利建成通车,施工团队不畏艰难,创新性地结合实际地形和大桥建设特点,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采用基于双扣挂体系的空腹区施工技术、基于北斗精准定位的全天候测量放样技术以及上置式斜爬挂篮施工技术等多项创新技术,并申报了10余项专利,有效解决了施工中的诸多难题,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高效率施工目标。六枝特大桥的空腹式连续刚构梁桥结构为常规连续刚构形式的新改型,大桥采用了双扣挂悬臂浇筑施工工艺,巧妙地融合了拱桥、斜拉桥、刚构桥三大桥型的工艺精髓,运用建造三种不同桥梁的智慧与技术来完成一项宏伟的工程。“一桥三工艺”平行交错施工,解决了该桥型施工难题。可以说,建造六枝特大桥,相当于同时修建了三座桥。
大桥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梁桥,在选线及桥型的确定时,巧妙地利用自然地理优势,选择天然的小山作为墩位,降低桥梁跨度的同时大幅减少了桥梁造价,在视觉上使桥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此外,由于其结构特点,后期的维护和保养费用低,并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减少边坡开挖、采用环保工法,最大限度保护峡谷生态,实现“绿水青山”与工程建设的良性平衡。
匠心建造,通达惠民
“空中走廊”不仅有诸多技术上的成就,更集聚了无数坚守传承、不畏艰险投身建设的热血青年的心血。
项目建设团队
在项目的建设队伍中有如杨松桃一般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全能王”,亦有如叶培一般二十出头浑身干劲的“新鲜血液”。据了解,六枝特大桥的建设团队平均年龄仅30多岁,35岁以下青年职工的占比超过70%。对他们来说,修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空腹式连续刚构梁桥,可以借鉴的经验并不算多。但他们从无畏惧,面对特殊的地形、狭窄的施工场地、多变的气象等施工困难,一个个像“匠人”一般摸着石头过河,怀揣着对桥梁建设的热爱与执着,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不畏艰难险阻,用智慧和汗水铸就这座桥梁奇迹。
截至目前,大桥总体形象进度已完成93%。现在正在进行边跨合龙段的施工,大桥预计5月中旬合龙。
大桥竣工后,将有助于完善空腹式连续刚构梁桥施工工艺,为多跨连续梁空腹式刚构梁桥施工积累施工经验,对空腹式刚构梁桥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大桥的建成也将为沿线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选择,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布局,加强贵州西部南北向的交通联系,为黔西南地区交通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