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高原的崇山峻岭间,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桥——六枝特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跨在深山峡谷之中,将天堑变为通途。作为贵州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六枝特大桥自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
科技创新,铸就品质之基
纳晴T10标六枝特大桥全长2023.5米,桥面距谷底水面净空315米,主跨径320米,最大墩高196米。其主桥墩高度、单跨跨径、桥长3项指标在同类型桥梁中均排世界第一,主桥采用的五跨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梁结构形式为国内外首次。大桥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双扣挂体系
项目团队充分激发创新创效动能,坚持创新驱动,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为大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在大桥空腹区上弦采用斜拉桥悬浇箱梁施工工艺,下弦采用拱桥悬臂浇筑施工工艺,以及普通梁段的刚构桥挂篮悬浇工艺,修建一座桥相当于修了三座桥,构成了独特的“一桥三工艺”。
不仅如此,大桥空腹区上下弦箱梁采用的斜拉双扣挂工艺,解决了上下弦施工干扰问题,提高了施工灵活性;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全天候测量放样,解决了山区大雾天气对施工精度的影响;通过智能温控系统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和调控,防止混凝土开裂;创新设计的一种可折叠、可伸缩的三角托架,适用于多种桥梁施工场景,提高了大桥的施工效率。
一体式折叠伸缩式三角托架施工工艺
精细管理,筑牢安全之堤
六枝特大桥从建设之初就面对复杂程度远超想象的地形地质,如6号主墩处于大山的隘口处,随时都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疾风;7号主墩安置在大于45度的斜坡上,初始时只能一点一点地搭建临时平台,每一步都如履薄冰;8号主墩桩底有大量煤层,不仅要解决承载力问题,施工过程中还极易产生瓦斯等有毒气体;9号主墩受山体限制,承台只能左右幅分离设置,不可避免存在交叉作业,施工风险高。
对此,纳晴T10标团队始终把安全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底线和生命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大桥的特殊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平稳推进。同时,项目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从材料采购到施工工艺,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和资源配置,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标准。
开展桥梁高处坠落应急演练
党建引领,凝聚奋进之力
党建联建,凝聚建设合力。项目党支部积极与参建单位党组织开展了“党建联建聚合力,牵手一线保安全”“党建引领、技术先行”支部联创共建等党建联建活动,共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凝聚项目建设合力,推动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党员先锋,勇挑建设重担。为进一步保障项目建设进度,项目党支部还定期调度生产经营中难点、痛点问题,设立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引导党员和青年团员在工程建设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青年团员的生力军作用。
如今,六枝特大桥的建设已进入常规梁段施工阶段,整体进度达93%,预计2025年5月合龙。这座大桥是集团公司践行“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理念的生动实践,其“一桥三工艺”的创新实践将为未来桥梁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大桥建成后,将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